「換位思考」課後紀錄與心得
為什麼需要「換位思考」課程?
課程的一開頭,Alex 老師請大家想像,遇到一個問題,你會如何找解答?如果你覺得頭痛,通常大家會開始想辦法解決這個「症狀」,因此吃阿斯匹靈緩解可能是一種做法。
然而醫生怎麼做呢?站在一個第三者的角色,要提供你解決方案時,單純聽你的描述就下診斷是足夠的嗎?
還記得「一談就贏思維班」時老師提到的:談判,是為了解決自己的問題。我們不斷學習,其實都是為了累積解決問題的能力,不論是自己或他人的困難。大家在課前寫了一個作業,描述最近遇到的溝通難題,在場的每一位學員都希望能透過學習系統性的思考框架,佐以實際練習與操作,進而突破自身困境。
而這次的「換位思考」工作坊,可以說是完整談判框架的「初心」,幫助我們突破看待問題的盲點。
澄清思緒/有效解題 4 步驟
回到前面醫生看診的模擬,解題 4 步驟其實不難理解:
1. 定義問題:醫生會先透過問診,盡量蒐集問題相關資訊,了解病患實際上遇到的情況、病徵等等。也就是談判準備五部曲中最重視的前兩步:釐清目的、蒐集情報。如果資訊不夠充足,就會變成產生解決方案的限制,甚至可說是成敗的關鍵因素。
2. 診斷問題:有足夠資訊之後,醫生會運用醫學專業進行診斷,分析這個問題在理論框架中的類型,以嘗試可行的治療方法。就像資料庫的索引 (index) 一樣,我們整理、過濾、分析有價值的資訊,也就是準備五部曲中的腦力激盪,希望能找出問題的關鍵,再去資料庫中有效的搜尋出應對方法。
3. 列出可能的解決方案:如同準備五部曲的戰術擬定步驟,此時需要搜尋方案空間,列舉出所有可行的解法或戰術,試著發展出價值最高的方案,追求可額外創造價值的「雙贏」局面。
4. 發展特定行動方案:最後我們需要依實際狀況,挑選出可執行的方案,實際嘗試解決。
嘗試換位思考
那麼就實際嘗試一遍吧!工作坊設計讓我們練習,輪流扮演 3 種角色:自己、對方、第三方,嘗試從對方的思考角度出發。這是非常有趣的練習,換個位子換個腦袋,看待同一個問題的感受與動機都大不相同。
此時會發現「換位思考」的重要性:如果缺乏了另一個視角的資訊、不了解對方在想什麼,在定義與診斷問題的階段就會出問題,雙方溝通就會有很大的盲點存在,導致無效溝通,也就錯失了更有價值的解決方案。不了解對方,怎麼達到雙贏呢?
換位思考,可以怎麼做?
Alex 老師介紹了 3 項核心溝通技巧:
1. 詢問 (Inquiry):問問對方,他們如何看待這件事?
2. 認可(Acknowledgement):展現你了解對方所說的事實及他的感受
3. 提倡 (Advocacy):解釋自己怎麼看待這件事情的
在主張自己的看法之前,要建立起有效溝通的管道,需要先運用「同理心」,透過實際的交流做到換位思考。這裡進行了工作坊的第二個練習,在對話過程中,練習交叉運用詢問/重述/同理 3 種說話方式。實際操作後,發現可以有效的延續整個談話,也會願意分享更多自己的想法。如果我們可以與對方進行「建設性談話」,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,其實也是在建立彼此的關係,而「換位思考」就是其中的關鍵技巧。
課後心得
我發現,自己平常同理心只運用在感性上的情緒安撫,而不是用到問題解決上,讓雙方在同樣的頻率上交談。這次的工作坊除了再一次認知到自己溝通上的盲點,也深化了思維班有教導過的核心觀念,學習讓自己在問題剖析的階段做得更好。
很喜歡老師最後的總結:能共同解決問題的才叫好關係。而衝突本身不是問題,不知道如何解決衝突才是問題。更認清了問題的本質之後,我會繼續練習用更理性的角度、輔以系統化的框架,透過溝通克服更多挑戰。